普洱茶:涨价并非泡沫

我直觉一向很好,有错的时候,但对的机会还是多。年前赴云南调研,在临沧参观一家茶场,当时就有预感,普洱茶方兴未艾,将会带动一方农民致富。离开时,主人邀我题字,未加思索,提笔便写下一句:"一片茶叶撑起一个新农村"。

      从临沧飞到昆明,坐车进城,一路看,大街小巷普洱茶广告触目可见。于是与陪同我的龙润集团董事长焦家良先生提起:普洱茶将成为云南的一大产业。不料焦先生大加赞成。他说,云南靠烟叶成就了一个产业,靠花叶也成就了一个产业,普洱茶仅产于云南,独具特色,成就一个产业指日可待。

      英雄所见略同。不同的是,焦先生是实业家,他当机立断,组建了龙润普洱茶公司;而我一介书生,只能坐而论道,在<21世纪经济报道>写了篇专栏,<普洱茶的供求分析>,我指出,普洱茶要成为一个产业,关键在需求。而拉动普洱茶的需求,重点有三:一是引导消费者偏好;二是增加人们收入;三是强化产品特色。

      这是一年前的事。回北京后,事务缠身,平日对普洱茶少有关注。大概因为那篇文章,上周收到请柬,邀我参加在西双版纳举办的首届中国普洱茶联盟论坛峰会。虽一再言明,本人不是茶专家,可办会单位隆重其事,一定让我做主题演讲。盛情之下,只好客随主便。事先没拟稿,一个半小时,谈了我对普洱茶市价的看法。

      我看好普洱茶的商机,曾对朋友私下说过。但想不到,去年年初至今,普洱茶原料的价格会涨五倍,成品茶涨三倍。有泡沫吗?会议期间云南电视台记者访问我。我的答复是,价格升得快,未必就是泡沫。经济学说,价格要由供求定,若不存在行政干预,价格上涨,一定是供不应求。既如此,价格涨多少,当然由市场说了算,旁人不必杞人忧天。

      其实,评论普洱茶的市价,不应就事论事,要纵横比较。从纵向看,今天普洱茶价格大涨,是因从前价格低,有补涨成分。历史上,普洱茶辉煌过,清朝达鼎盛,<普洱府志>记载:"普洱所属六大茶山,周八百里,入山作茶者十余万人"。当年盛况,不难想见。可近来百年,普洱茶盛极而衰。我听临沧的茶农说,以往一斤鲜叶仅九毛钱,无利可图,于是不少茶园被废弃。前年秋天,有人发奇想,组织马帮进京,媒体造势,结果普洱茶需求被唤醒,炙手可热,价格自然要涨上去。

      问题是,价格一年涨五倍,正常吗?说过了,判断价格水平,不能只看涨幅,重点要看需求。只要有人肯花钱,你情我愿,就没有什么不妥。而且横向比,眼下一斤铁观音价格过千;一斤普洱茶卖600元,贵吗?单比价格,不贵。有人说,普洱茶品位不及铁观音,不可比。此言差矣。马歇尔说,商品对不同的人,效用不同,效用的度量,就看消费者出价,若你觉得普洱茶一斤600元贵,你可以不买,既然你肯掏钱,那一定是物有所值。

      我有个判断,今后三五年,普洱茶的价格还会涨。据说,目前茶农每年能提供的原料8万吨;而茶商接到的订单是20万吨。不是官方数字,但供需有缺口则确信无疑。经济学逻辑说,价高利大,茶农必会扩大种植,增加供给。而困难在于,茶树的生长周期,一般3—5年,所以我断定,短期内供求局面不会变,价格上涨势头不会逆转。

      更长远地推测,普洱茶价格将稳中有升。仍从供给看,种普洱茶需特殊的气候条件,据专家说,只云南思茅、临沧、西双版纳等少数地方适应种植。受气候条件约束,种植面积有限,今后普洱茶的供应,不会多到哪里去。但从需求看,拉动普洱茶需求的因素却很多,容易想到的,至少有三点:

      第一点,普洱茶可以储藏。类似茅台酒,普洱茶存放年头越久越值钱。韩国中国普洱茶研究院院长姜育发教授告诉我,一饼50年的茶,目前市价达30万人民币。就是说,普洱茶不同于一般茶品,它有投资价值,可作资产收藏。如此一来,普洱茶不仅有消费需求,而且有投资需求。

      第二点,普洱茶可以保健。流行的说法,普洱茶可以减肥、降血脂,对此,虽还没有权威机构出面作证,但只要消费者认可,事实上就成了拉动需求的因素。我不懂医药,普洱茶到底有无保健功能,不敢说。不过我相信,消费者不傻,况且此说法故老相传,至今不见质疑,想必也不是空穴来风。

      第三点,政府扩大内需。中国经济要持续增长,必须扩大需求,很显然,当前政府的扩需重点,是摆在消费上。经济学说,收入决定消费。由此看,政府要拉动消费,必先提高居民收入。欧美国家的经验,随着收入提高,人们的饮食结构会改变,肉类食品会增加,血脂会上升,若普洱茶真有降脂功效,需求量必将大增。

      要交待的是,我说普洱茶当下没泡沫,不等于日后不出泡沫。潜在的危险,是来自普洱茶的收藏。不错,普洱茶有收藏价值,但得有个前提,就是稀缺。设想一下,今天大家都收藏普洱茶,待若干年后沽出,假若那时市场供大于求,你会卖到你所期望的价格吗?物以稀为贵,是简单的道理,还是奉劝消费者多一些理性、少一些盲从为妙!

      (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、教授;电邮:wangdongjing@263.net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