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茅、茶与诸葛孔明
本文属转载内容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海涵!所转载内容不代表本行意见。
以茶驰名的普洱市,原称“思茅”。你知道“思茅”这个名字的来由吗?听说过诸葛孔明关于茶的传说吗? 为什么叫茶?而又是谁发明了“茶”这个字呢?
小的时候我就听一位老人说过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: 三国时期,诸葛亮为伏孟获前往边陲的一个小盆地,因路上山高路陡,无法坐木轮车,也难于骑马,只能走路。路也因下雨而腻滑及其难走,他就叫士兵为他在路边砍了一棵小树作为手杖,艰难的行走。当走到这个小盆地的军营时,他累病了!他躺在一间小毛草房里养病,并把那根小树手杖插在他的床头边。他卧病在床十几天,病睡中他思念起故乡“茅卢”来,他自己也感到奇怪,自随刘备出山以来,自己从未有过思乡之念,为何来到此地且思念起故乡呢?一声长叹:此乃思茅之地也!从此这个小盆地就被后人称之为:思茅。乃思念茅卢之意。
之后的一个早晨,诸葛亮感到脖干舌糙,口渴难忍,在起身之时,他看到他插在床头边的小树手杖上长出了好多的嫩芽,水灵灵的,好生可爱!他摘了一芽用鼻子闻了闻,一股清香直入鼻肺。他忍不住把嫩芽放到嘴里轻轻的嚼了起来,感到有一点淡淡的苦,香香的涩,嚼着嚼着口水不断涌出,往下一咽,顿感清爽宜人,少时已无脖干舌糙之感,立身起床,仔细的观看起这些小小的树芽,这时士兵端着水进了小草房,一眼看到诸葛亮已站立在床前,惊讶的叫到:丞相!您的病好了?草房外的军士们听到叫声也纷纷进到小草房里来,军士们惊奇的看到诸葛亮又摘下一芽嫩叶吃了起来,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寻问:丞相您吃的是何物?诸葛亮转身笑着对大家说:吃乃我插树之叶也!顿时整个军营都在互传诸葛亮吃插树之叶病愈的事。当时的军中都有这样的规定,凡是军中大事都要一一记录,丞相病愈也算是件大事,可当记事官记到这个“插”字时且犯了难,不知该事如何写,就问诸葛亮:丞相!此插树为何名?当下军中都知丞相吃了插树叶而病愈,可此“插”字非物名也,在下无名可记,该如何是好?诸葛亮一想是呀!军中都知此物为插树叶,再起别名,嗯,甚难!此时诸葛亮抬头摇扇,仔细查看这棵插在小草房里的小树手杖,一阵小风吹来,小屋的草顶哗哗作响,小树的嫩叶也微微颤动,好像在意示着什么,突然诸葛亮把羽扇一放说了声:拿笔来。只见诸葛亮在记事本上写了一个记事官从未见过的字“茶”,记事官问到:丞相!此字何音?诸葛亮答道:此字与“插”字同音,就是小树之名也!记事官仔细一看,可不是吗,草房里的树木不正是此树吗?音同“插”字,“茶”!
这是儿时听来的传说,随着年龄的增长,知识的增加,后来也渐渐知道传说的内容其实与历史并不吻合,那又如何?年幼时美好的回忆,带着淡淡的茶香,掺入我的生活,有滋有味。我想孔明兴茶的传说或许也是源于此事吧,当然,仅仅是想而已!